点墨小说>网游小说>重生八零:娇俏农场主 > 369,手握火种前行
    全村人一起大喊,“好。小五,好样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负责修水泥路,建路灯柱,拉电话线、网线下水道,化粪池,绿化,垃圾池,这些都是我负责出钱建设。还有给村里孩子玩耍的球场,兵兵球台给老人活动的活动室、阅览室等等,也都由我出钱建设。”

    陈白羽从初中起就开始收集大唐农场的历史资料,从不同的老人那里听说了不少关于农场历史的故事。

    也让陈明帮忙收集了很多关于农场人的故事,例如公路守护人曾爷爷,曾经的老兵。

    又例如木雕手艺人师傅关爷爷,他是李建国介绍给陈白羽的。现在关爷爷给农场的木雕带出了不少的徒弟。

    农场杂货越来越好,就有关爷爷的一份功劳。

    炳堂叔和雁堂婶都已经说过了,以后他们就给关爷爷养老送终。只要关爷爷一天不离开农场,他们就照顾关爷爷一天。

    当初在发展农场手工艺的时候,李建国给陈白羽介绍了不少手艺师傅。这些师傅在那个年代都受到了这样那样的伤害,家人没有了,身体也不太好。只身一人,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。

    当初李建国介绍他们过来农场养老,一方面是因为农场的确需要这种手艺师傅,一方面是因为陈白羽‘人美心善’,另一方面是因为农场人长寿。

    这些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,陈白羽让人把这些故事整理下来,给农场的孩子们看。

    让农场的未来主力军们更了解农场,了解农场的人和事。

    感情是在点点滴滴中积累下来的。

    陈白羽不希望因为发展而淡化了人和农场之间的感情。只有对农场的感情身后,才会爱护,才会珍惜。

    这些年,陈白羽已经收集了打量的资料,差不多装满了一个木箱子。这个红木箱子是阿祖留给她的,阿祖的嫁妆。

    曾经这个红木箱子装着很多很多的零食,例如芝麻糖、花生糖、冰糖块等等。阿祖去世了,再也没有人给她留花生糖和芝麻糖了。

    这个木箱子现在也不用来装零食了,改装各种资料、文件、报纸、杂志。

    陈白羽通过整理这些故事然后发表了不少的文章,现在这些都被陈白羽收藏保管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些资料,属于大唐农场文化,陈白羽希望大家都能看看。陈白羽希望大家通过这些资料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?怎么来的?我们的先祖在迁徙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?

    这些肯定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的。

    靠着口头相传留下来的先祖故事,很多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。陈白羽和陈明问了村里的很多老人,在慢慢的完善大唐农场的过去,形成大唐文明。

    现在的很多孩子都知道,我们的家乡叫大唐农场。却不知道,在1930年之前,大唐农场是地主唐家的农场,叫唐家农场;在1949年之前,唐家农场改名大唐农场,以村名为名;在1949年之后,大唐农场改名胜利农场,庆祝翻身做主的新生活;1967年之后,胜利农场改名红卫农场;1978年初,红卫农场再次改名大唐农场

    其实,这些都不过是文件上的名字。在大唐农场人的心里,它一直就是大唐农场,属于他们自己的农场。

    不管经历了什么,农场人都齐心合力的努力保留下它。就好像在分田到户的时候,农场人合力把整个果园都保留了下来,坚决不分割。

    这是团结的精神,陈白羽希望农场人永远记住。

    陈白羽更希望在发家致富的时候,大家不要忘记曾经的同甘共苦,曾经的团结一致,曾经的齐心合力。